1. 请问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啊?具体是那个?
  2.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最终结局如何?

请问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啊?具体是那个?

骆宾王(约627—约684李秉乘对谷照月有意思) 字观光,汉族,婺州义乌人(今中国浙江义乌)人。唐初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富嘉谟并称“富骆”。 唐龙朔初年,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。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。唐高宗仪凤四年(679年),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。曾经被人诬陷入狱,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,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。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年),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,他做为秘书,起草了著名的《讨武氏檄》。

中文名: 骆宾王

诗人骆宾王是什么朝代的,诗人骆宾王是什么朝代的人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国籍: 中国

出生地: 婺州义乌

出生日期: 公元640年

逝世日期: 公元684年

职业: 唐代文学家

代表作品: 《畴昔篇》

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最终结局如何?

骆宾王(640—684)婺州义乌人,唐初著名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三人共称初唐四杰。他一生颠沛流离起起落落,可以说空有抱负却怀才不遇,晚年参与了李敬业为主的扬州起义,还亲自起草了著名的《讨武氏檄文》。

骆宾王才华横溢一生著作颇丰,一首《咏鹅》可以说是国人诗歌路上的入门之作,传闻这是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。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?在我们还在玩游戏搓泥巴的年纪,小骆宾王已经会写诗了。

说起《咏鹅》还有一个典故:骆宾王7岁那年家里来了个贺姓客人,客人问你会打王者荣耀吗?骆摇头。客人又问你看小猪佩奇吗?骆又摇了摇头。客人笑了,骆家出了个辣鸡。这是骆宾王指着池塘边的白鹅张口:鹅、鹅、鹅…,客人点头,不仅傻还是个结巴。骆宾王:你个锤子……,就这样骆宾王作出了咏鹅,惊艳了客人,也惊艳了整个江南,而后被喻为神童。当其他小朋友还在“月亮弯弯像个香蕉”的时候,小骆宾王已经在期中考试中写出了“既能明似镜,何用曲如钩”的绝世佳句。对比起来实在是扎心呀!

成名之后骆宾王过的并不如意,首先在举家从义乌搬迁至山东之后,父亲病故,家境由此衰败。之后19岁的骆宾王进京参加高考,因他人营私舞弊,导致落榜。公元664年,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,骆宾王因文章获赞,封为奉礼郎,从九品(副科级),进京赴任。公元679年,骆宾王受贪污受贿案牵连,遭弹劾入狱。公元680年,唐高宗改国号为“永隆”,大赦天下。骆宾王好运突发,吃一年牢饭就出来了,同时保留原编制,降职到浙江天台做主簿。公元684年,武则天废中宗李显,立睿宗李旦为傀儡皇帝,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。对朝廷心怀不满的骆宾王也弃官而去,赶赴扬州,加入到叛军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。之后叛军败北。《新唐书》中说:“宾王亡命,不知所之。”

关于骆宾王的最后去向,民间史料说法不一,历史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。有人说在徐敬业被杀时骆宾王一起死了;有人说骆宾王自己跳河自尽了,有人说骆宾王出家为僧游历名山大川; 也有人说骆宾王兵败之后,入海逃往高丽。还有说,骆宾王兵败后逃到了山西五台山当和尚。后来为逃避追捕,又到了灵隐寺为僧。

笔者认为在孟綮《本事诗》记载是比较真实的:“当敬业之败,与宾王俱逃,捕之不获。将帅虑失大魁,得不测罪。时死者数万人,因求戮类二人者,函首以献。后虽知不死,不敢捕送。故敬业得为衡山僧,年九十余乃卒。宾王亦落发,遍游名山。至灵隐,以周岁卒。”

时至今日真相如何或许无从考证、也无需考证,他留下的诗文,是我们永远的财富。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将它流传下去!

关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结局,版本挺多,有投江,有被杀,有逃走,还有做了和尚。要想找准确版本,估计得穿越时空,亲自去看看了。因为所有的结局,都是道听途说。

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讨伐武则天失败后,骆宾王被杀;《朝野佥载》说他投江了;孟棨《本事诗》说,骆宾王在平叛大军到达前就逃了。

但在骆宾王所有的结局中,有一个流传最多、吸引眼球最多的,和大家一起唠唠。哪位看官要是有一天有幸穿越到骆宾王时代了,记得回来告诉我,我去采访采访。

话说初唐另一位大才子,五品学士宋之问,他与陈子昂、卢藏用、司马承祯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宋之问被贬流放时,慕名游览了杭州的灵隐寺,并住了一晚。

当晚,宋之问在寺院曲径通幽的回廊中散步,望着飞来峰上高悬的一轮明月,不禁诗兴大发:“鹫岭郁苕峣,龙宫锁寂寥……”

吟到这里,便觉灵感顿失,仿佛才思枯竭。只见他紧锁双眉,边来回踱步,边反复低吟。

这时,只听临近的禅房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:“深更半夜的,谁在这里喧哗?”

宋之问循声望去,在烛光的映照下,看到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形。他连忙作揖回道:“晚辈刚才被贵寺的夜景所陶醉,便想赋诗一首,无奈刚起了头,便吟不出下句了,实在惭愧。”

那人笑道:“呵呵,那你将上句吟给老衲听听。”

宋之问旋即吟了出来。

只见那人略一沉吟,便脱口而出:“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’。”

宋之问一时间目瞪口呆,这位僧人轻描淡写的一吟,却吟出了自己心中有,却说不出的意境,简直就是石破天惊!宋之问的思路一下子全打开了,灵感如泉水般汩汩涌来。